7月正是奥地利人休假的季节,偏僻的奥地利小镇拉兴镇上一片宁静详和。没有人知道,一场灾难即将在这里发生。拉兴镇——这个此前许多奥地利人闻所未闻的小镇也将不幸因此而闻名。
7月17日,星期五。正午时分,随着一声山崩地裂般的巨响,拉兴镇一幢房子被地裂无情地吞噬了。迸裂的大地喷出一股股泥浆和气流,巨大的压力把周围的人们掀翻在地。待一切归于平静时人们发现,在原来那幢房子的位置出现了一个直径30米的大坑。小镇居民被这突如其来的灾变惊得目瞪口呆。
当地消防部门很快查明灾变的原因是由于附近一座滑石矿井突然冒顶,造成地表塌陷。数度塌方后陷坑已由直径30米逐步扩大到最宽处150米、容积近7万平方米。正在井下作业的24岁的矿工海因茨被埋在63米深处的井下休息室里。矿山管理部门立即组建抢险指挥部并迅速制定了一个救援计划,紧急调集事故处理专家、地质专家和急救医生到现场。指挥部几经权衡,决定利用现有的井道下到与井下休息室平行的位置,再挖一个横向隧道到休息室救出海因茨。晚十点左右,矿方两位负责人下井察看,发现井下已不再渗水,于是以为已控制了局面,救出海因茨只是个时间问题。
他们错了。两人上来后,11名承担营救任务的矿工下井不到一刻钟,矿井再次塌方。11名矿工中只有一人侥幸逃出。原以为救出海因茨十拿九稳,万万没有料到这下又搭上了10名矿工。塌方后地面进一步下陷,坑越来越大,坑中的积水越来越多。与海因茨的电话联系也彻底中断了。拉兴镇的这场悲剧最终成了奥地利二战以来最大的矿山事故。
进入盛夏以来,奥地利的政治生活进入准休假状态。拉兴镇灾变后,正苦于找不到头条的新闻界兴奋起来。事件发生后的第二天,有关报道充斥各大报头版的显著位置。相邻的德国也迅速进行了报道。一夜之间,小镇拉兴在奥地利尽人皆知。
奥地利采矿业的规模和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都很小。拉兴镇的滑石矿则是奥规模不大的采矿业中的一个小企业,仅有职工30人。矿山管理部门和抢险部门在缺乏人员、经验、设备和技术手段的条件下,在地质条件如此复杂的情况下要营救11名被深埋于井下的矿工,实在有些勉为其难。
善于挑刺的记者很快就发现救援工作破绽百出。组织混乱,官僚机构指手划脚却没有勇气承担责任,抢险必需的探测设备进场太晚等等。另一个导致营救工作进展缓慢的客观原因是井下地质情况实在太复杂。拉兴镇地下有一个冰河期形成的百米多深的地下水层,自开矿后巷道中常常冒水。以前,人们都是用水泵随时把渗入的水抽走,后来采用水泥浇铸井壁的方法固井防渗。但早期巷道并没有采用这种办法,地下水还是常常顺着旧巷渗入;加之二战期间大量矿井资料遗失,无法弄清井下巷道分布情况。塌方发生前,地下的各种压力保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但现在要下去救人问题可就来了:掏一个洞通向压力可能大大高于地面的井下,就好比捅破一个气球,压力的急剧变化极有可能造成进一步的大面积塌方,救援人员不得不谨慎从事。(上)